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列表

今日讯!住建局回应“中铁某局暴力施工,导致市区停水”:没有野蛮施工!

来源:建筑这些事    时间:2023-07-06 14:11:08

7月4日上午,负责江西庐山市供水工作的庐山润泉供水有限公司发布紧急通知称,中铁某局湖滨路改造施工挖破水管,导致市区范围停水

7月4日,中铁某局湖滨路改造施工挖破水管现场。

针对此事,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7月4日下午向媒体记者解释了事故原因,称“施工单位并没有野蛮施工”。


(资料图片)

这也是两周内中铁某局湖滨路改造施工时第二次发生事故,导致庐山市区停水。6月23日,庐山润泉供水有限公司也曾发布紧急通知称,“因中铁五局湖滨路改造施工时,造成我司DN600主管损伤,现需停水修复,停水影响范围:庐山市市区。”

庐山润泉供水有限公司工作人员7月4日上午曾告诉媒体记者,“他们(中铁某局)那边一直在施工,今天也是暴力施工把我们的管子挖断了。”

对此,庐山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4日下午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否认了“暴力施工”的说法:“施工单位并没有野蛮施工,是由于双方(施工单位与管线单位)信息不明确(导致)。”

该工作人员称,“湖滨路管道之前的埋设深度估计是够的,但经过多次改造之后,这个埋设深度可能就不够了。我们之前跟管线单位开过很多次会议,要求他们告知施工单位埋设深度、相关车辆能不能走、承重度是多少。而施工单位的机器很重,在路面上走,管道可能因为保护层不够,压破了。”

而针对6月23日的事故,上述工作人员也指出并非施工直接导致。其称,“第一次(6月23日)停水,施工方并没有碰到管道,施工点离管道有1-2米远。主要是因为那个地方以前是个坑,本身就是回填土,然后突然下了大雨,下雨把管道旁边的土冲掉后,导致管道发生歪斜,进而造成了渗漏水。我们把管道摆正之后,也就没问题了。”

至于后续的防护措施,该工作人员提到,“我们现在的要求是所有的管线单位要到现场来,告知施工单位,第一要把管线图给他们,第二要说清楚这个埋设深度、承载力是多少,不能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出现问题。”

另据庐山润泉供水有限公司工作人员7月4日下午透露,该市供水已于13点左右恢复。

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今年6月发布的《庐山市湖滨大道改造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中标结果公示]》显示,庐山市湖滨大道改造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工程由中铁某局集团有限公司中标,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通信管道工程、景观工程、绿化工程等,道路全长3130m,中标价为8087.84万元。

市区供水管道两周内两次破裂。而从住建局的回应中可以看出,施工单位此前针对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地下管线,似乎没有采取专项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未能起到应有作用。

住建部6月29日发布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到76项专项施工方案论证结论为“不通过”的情形,1.16条就为“涉及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无专项防护措施。”

专项施工方案论证结论为“不通过”的情形(共76项内容)

1.通则

1.1无工程及周边环境情况描述。

1.2无施工风险辨识、风险分级及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1.3无施工现场布置图和资源配置计划表。

1.4施工工艺技术不满足设计和现场实际情况。

1.5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含组织保障措施、资金保障措施、监测监控措施)。

1.6无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含施工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作业人员)。

1.7无危大工程检验与验收要求。

1.8无应急处置措施。

1.9设计和计算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

1.10无相关施工图纸。

1.11采用禁止使用的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

1.12涉及有限空间作业,无通风、有害气体检测、专人监护等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1.13涉及地下水,无地下水控制措施。

1.14涉及高空作业,无防高坠安全技术措施。

1.15涉及临时用电,无临时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1.16涉及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无专项防护措施。

1.17其他直接涉及施工安全但又不能在论证会现场提出明确具体的改进措施的情形。

2.基坑工程

2.1未明确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2.2无支护体系施作过程及要求。

2.3地下水位之下施工锚杆,无防漏水漏砂措施。

2.4支撑工程与围护结构没有实现有效连接。

2.5支撑工程没有明确拆撑条件及拆撑顺序。

3. 模板及支撑体系工程

3.1爬模无附着支撑或承载体、滑模无支撑节点设计构造。

3.2滑模施工无混凝土强度保证及监测措施。

3.3支撑架基础存在沉陷、坍塌、滑移风险,无防范措施。

3.4高宽比大于3的独立支撑架无架体稳定构造措施。

4.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4.1采用汽车起重机或流动式起重机,未明确站车位置和行走路线,未对支撑面、行走路线的平整度、承载能力进行确认。

4.2借用既有建筑结构的,未对既有建筑的承载能力进行确认。

4.3未明确被吊物的外形尺寸、重量和吊点位置;未明确吊物的吊运或捆绑方式。

4.4架桥机架梁工程,未对纵、横向的稳定性进行校核,未明确支腿的稳固措施。

4.5群塔作业安全距离不满足规范要求,覆盖人员密集场所无有效措施。

4.6多机联合起重工程,未对荷载分配和起重能力进行校核,无多机协调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4.7对构件翻身、空中姿态控制、夺吊、递吊等关键环节,要求较高的操作技能和配合协调指挥,无工艺描述。

4.8无吊索具安全使用说明和起重能力的校核。

4.9起重机械安装拆除专项方案中未明确安装拆除方法。

5.脚手架工程

5.1 脚手架基础或附着结构不满足承载力要求。

5.2高度超过50米落地脚手架及高度超过20米悬挑脚手架无架体卸荷措施。

5.3吊挂平台操作架及索网式脚手架工程无搭设和拆除的施工工序设计。

5.4非标准吊篮无构件规格、材质、连接螺栓、焊缝及连接板的设计要求。

5.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悬臂高度超规范且无加强措施。

6.拆除工程

6.1施工场区存在需要保护的结构、管线、设施和树木但无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6.2无拆除施工作业顺序安排和主要拆除方法。

6.3影响保留部分结构安全的局部拆除无先加固或者支撑措施。

6.4无拆除吊运和拆除作业平台(装置、结构、场地)设计或设置。

6.5采用机械破碎缺口定向倾倒拆除高耸构筑物或者爆破拆除时无预估塌散范围、减振、控制飞散物等安全技术措施。

7.暗挖工程

7.1矿山法施工,无超前预支护施工的技术参数。

7.2马头门处无加固措施及开洞顺序。

7.3无土方开挖与支护结构施工步序图。

7.4无拆除临时支撑的安全技术措施。

7.5风险较高的区段(仰挖、俯挖、转弯、挑高、扩宽、平顶直墙、邻近工程等),无施作方法及其安全技术措施。

7.6无盾构设备选型及适应性、可靠性评估,盾构设备选型不合理。

7.7无盾构始发与接收的安全技术措施。

7.8盾构穿越特殊地段的掘进无安全技术措施。

7.9盾构开仓作业或临时停机,无开挖面稳定和周边环境保护的安全技术措施。

7.10无顶管设备选型及适应性评估。

7.11无顶管始发与接收的安全技术措施。

8.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8.1无型钢悬挑梁、U型环和锚固螺栓的规格型号。

8.2非标吊篮无构件规格、材质、连接螺栓、焊缝及连接板的设计要求。

8.3无相关运输设备及设施(轨道吊、轨道吊篮、小吊车、炮车、卸料平台等)的构件规格型号。

8.4无材料运输、安装设备运输安装工艺。

8.5采用轨道吊篮时,无吊篮与环轨的连接构造;无缆风措施。

8.6同一立面内交叉作业,无安全技术措施。

9.人工挖孔桩工程

9.1无混凝土护壁施工工序。

9.2开挖范围内有易塌方地层,无防塌方措施。

9.3孔底扩孔部位无防塌落措施。

9.4无防止物体打击措施。

9.5相邻挖孔桩之间无挖孔和灌注混凝土间隔施工的顺序安排。

10.钢结构安装工程

10.1无吊索具安全使用说明和起重能力的校核。

10.2无起重设备吊装工况分析及未明确起重设备站位和行走路线图。

10.3对支承流动式起重设备的地面和楼面,尤其是支承面处于边坡或临近边坡时,未对支撑面的承载能力进行确认,未采取相关安全技术措施。

10.4对未形成稳定单元体系的安装流水段或结构单元,未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0.5对吊装易变形失稳的构件或吊装单元,未采取防变形措施。

10.6对被提升、顶升、平移(滑移)或转体的结构,未进行相关的工况分析或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

10.7无临时支承结构(含承重脚手架)搭设和拆除施工工艺。

10.8采用多机联合抬吊的,未对荷载分配和起重能力进行校核,无多机协调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10.9无索结构安装张拉力控制标准。

此前,住建部已发布3份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文件,专项方案编制、安全管理规定亦有多处涉及地下管线的探测和保护。

来源:媒体记者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18   置顶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2478号-3

邮箱 : 897 18 09@qq.com